一、突出“政府服务嵌入”,强化兜底职能
一是养老扶持有政策。制定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、《龙泉市城乡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年推进计划》。上调支持发展养老服务的福彩公益金比例,由 50%上调为 60%。二是人才培养有机制。建立健全标准化培训体系,建成县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,培养专业养老护理人才,邀请专家授课,开展实操训练,累计养老护理员培训达400余人次,其中195人取得初级养老护理员资格,累计家庭照护者培训达 500 余人次。三是设施改造有补助。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计划,以建筑硬件、室内家具装饰的改造和适老康复辅助器具、智能化助老服务设备的增添我重点,有效破解困难老年人因失能、半失能带来的居家生活障碍。截止目前,已经完成 60 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改造提升。
二、突出“健康服务嵌入”,强化双重保障。
一是医养融合。推动阳光老年福利中心和龙泉市民生医院开展深度合作,在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,开设老年病科专科,形成以护理院、医疗机构老年病房和居家护理家庭病床为基础,以养老机构医务室为延伸,以医疗机构合作为依托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。二是康养融合。制定实施龙泉市中医药康养事业发展规划,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“治未病”理念融入养生养老全过程,开展全市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中医预防保健健康管理,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技术。截止目前,该市已建中医养生馆8家,新建康养联合体1家,实现医疗、养老资源有机结合。三是建档送医。出台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》等,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契约化,量身定制“家庭病床”服务套餐,建立“四个一”的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,即一个家庭医生团队,一个签约门诊,一个微信群,一张档案卡,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咨询、就诊服务。截止目前,已为35091名老年人建立管理专项卡,重点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%。
三、突出“智慧服务嵌入”,强化平台建设。
一是医养融合。推动阳光老年福利中心和龙泉市民生医院开展深度合作,在所有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,开设老年病科专科,形成以护理院、医疗机构老年病房和居家护理家庭病床为基础,以养老机构医务室为延伸,以医疗机构合作为依托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。二是康养融合。制定实施龙泉市中医药康养事业发展规划,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“治未病”理念融入养生养老全过程,开展全市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中医预防保健健康管理,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技术。截止目前,该市已建中医养生馆8家,新建康养联合体1家,实现医疗、养老资源有机结合。三是建档送医。出台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》等,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契约化,量身定制“家庭病床”服务套餐,建立“四个一”的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,即一个家庭医生团队,一个签约门诊,一个微信群,一张档案卡,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咨询、就诊服务。截止目前,已为35091名老年人建立管理专项卡,重点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%。
四、突出“社会服务嵌入”,强化多方联动。
一是机构养老“组团发展”。构建以阳光老年福利中心为核心,12 家养老机构为补充的“1+12”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,启用面积约 10500 平方米的特护中心失能失智区,为失能、失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、日常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,累计养老床位达到 2415 张。二是居家养老“一站送达”。探索“七个一”山区养老服务新模式,建立“微孝夕阳”老人免费理发室,配置全自动洗衣机的爱心洗衣房,同时还为专职保姆发放扩充配置血糖仪、额温枪等新装备,着力提高专职保姆医疗保健服务水平。比如在城北乡,建有22个爱心洗衣房,惠及留守老人 1700 余名。三是社会养老“抱团行动”。组建养老公益服务联盟,以结对服务或计划性服务方式,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或精神慰藉活动,开展“邻里守望”、“爱心大家帮”、“九九重阳敬老”、“暖冬敬老捐衣”等志愿活动,累计已有 15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和 9904位志愿者参与,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72场,心理辅导 21次。
来源:丽水改革先锋